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9日
浙江中医药大学(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杭州。学校创始于1953年6月,时名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校占地1500余亩,设有滨文校区和富春校区。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设本科专业34个,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5000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200余人。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附属杭州市中医院、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附属宁波市中医院、附属省立同德医院等4所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
一、保送条件
1.持有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或非永久性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考生持有证件须在有效期之内;
2.拥护“一国两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热爱祖国、品德端正、身体健康、符合中国内地高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报名条件、高中阶段各学年成绩优良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1.符合条件的考生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统一组织报名。
2.采用面试的考核方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人员前往澳门或通过远程线上的形式对报名考生进行面试。
3.学校根据考生中学学业水平、面试表现以及报考志愿,择优录取。
三、招生计划与专业
我校2025年招收澳门保送生的招生计划为5名,将根据考生专业报名情况确定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招生专业目录如下: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年) |
科类 |
授予学位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中医学 |
5 |
文理兼收 |
医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5 |
理工 |
医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5 |
理工 |
医学 |
|
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5 |
文理兼收 |
医学 |
第四临床医学院 |
儿科学 |
5 |
理工 |
医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 |
5 |
理工 |
医学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5 |
理工 |
医学 |
药学院 |
中药学 |
4 |
理工 |
理学 |
药学 |
4 |
理工 |
理学 |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4 |
文理兼收 |
理学 |
助产学 |
4 |
理工 |
理学 |
|
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4 |
理工 |
理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4 |
理工 |
理学 |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4 |
理工 |
理学 |
医学实验技术 |
4 |
理工 |
理学 |
|
人文与管理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4 |
文理兼收 |
管理学 |
国际商务 |
4 |
文理兼收 |
管理学 |
备注:1.考生报考各专业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2.各专业就读校区以《录取通知书》上注明的为准。
四、入学及在校管理
1.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来校报到,报到时间以《录取通知书》上规定的时间为准。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新生入校后,我校将核查其入学资格并进行身体检查。凡不符合招收澳门保送生学生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对不符合入学体检要求者,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专业。
3.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有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至少有效期一年。
4.被录取的学生入学后,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进行管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
五、学费与住宿费
1.学费和杂费:与内地同专业学生同等标准,按学年预收。
2.住宿:学生公寓住宿为每人每年1600元人民币(预收),我校将根据实际住宿房间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
六、奖学金
澳门学生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台港澳侨学生的专项奖学金。
七、联系方式
1.院校地址:
滨文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邮政编码310053
富春校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百川街260号,邮政编码311402
2.招收澳门保送生学生咨询联系方式:
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滨文校区)
联系人:储老师
电 话:86-571-86613520
传 真:86-571-86613520
电 邮:zsb@zcmu.edu.cn
网 址:https://zsb.zcmu.edu.cn
八、监察机制
浙江中医药大学纪检监察室全程监督招生工作,监督电话:86-571-86613517。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基础医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700余人、学历留学生7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350余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2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8个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曾先后两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居全国前列,其中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综合通过率连续3年全国第一。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建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以及国家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一批科创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浙江临床医学》2种学术期刊。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以及浙江省国贸集团等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捷克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90余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聘请5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建立海外中医中心。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资料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
以上数据更新至2021年9月
浙江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工业大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海洋大学 | 温州医科大学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绍兴文理学院 | 台州学院 |
温州大学 | 丽水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 | 嘉兴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中国计量大学 |
浙江万里学院 | 浙江科技大学 |
浙江财经大学 | 宁波大学 |
浙江传媒学院 | 浙江树人学院 |
浙江外国语学院 | 浙江音乐学院 |
西湖大学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温州肯恩大学 |